分卷阅读23
书迷正在阅读:他的小仙女超甜[校园]、红玫瑰与白玫瑰、偶像第一甜[娱乐圈]、稀声琴馆、权臣的艰辛路(科举)、红楼之炮灰王爷奋斗史、暗恋对象大我十五岁该怎么办、重生后我接手了豪门祖宗、年少轻狂、风吹风铃枫满园
么?闻着真是香。”
“这是黄米发糕,我随便做的。陈公公若是喜欢,尽管拣几个拿回去吃。”
要不是陈项主动问,吴桂花根本不想说起发糕这事,不对,应该说她就不大想跟陈项扯上关系。他师父陈公公管着竹林,她泡的一坛子酸笋还搁厨房里没来得及销赃不说,这个张公公听说还为后宫的贵人们进过雀鸟,谁知道他有没有见过吴贵妃!
陈项对吴桂花复杂的心理一无所知,他嘴上一边说着:“这怎么好意思。”一边挑了两个镶着红枣的发糕对吴桂花道:“那我先回去了,有空再来寻姑姑说话。”
不用,你千万别再来了。
送走陈项没多久,中午吃饭的客人来了。
吴桂花把准备好的白粥,发糕和酸笋一一给他们摆上,因为天太热,侍卫们都不想吃干的,那点酸笋配白粥又清爽又酸脆,吃下去,让人胃口大开。
吴进照例是话最多的那个:“每次来吃东西,桂花姐都能拿出新鲜吃食,这些又是什么?”他们俩称姐道弟有段日子了,连着这群侍卫们都跟着吴进“桂花姐长,桂花姐短”地叫。
“黄米发糕。”
吴进又点着酸笋问:“那这个呢?”
张太监的徒子徒孙都摸上了门,这个……不但不能说,还要快点销赃才对。
“泡萝卜皮。”吴桂花糊弄他。
吴进皱眉咂两下:“萝卜?不像啊。”
“不是说了?这是萝卜皮,怎么不像了?你吃过萝卜皮?”
“谁家单把萝卜皮当道菜啊?你也太会想了……桂花姐,这萝卜皮——”
“别打主意了,你想带回家还要连汤一起搬回去,不嫌麻烦吗?”
这俩斗着嘴,没看见旁边江什长失望的眼神。
罗老二自被吴桂花的“蟹黄豌豆”吊住了胃口,隔三岔五的就要问一回,他这“同僚家属”有没有别的新方子,成天没事跟他哭,说生意难做,一家大小指着他这档口换口嚼用,让他千万帮着打听,他一百个愿意出钱买方子。还说要是真有新方子,给他抽成……抽不抽成的先搁一边,这泡萝卜皮不好带又不好泡,倒叫他省了开这回口。
重华宫侧门边,一群侍卫安安静静吃东西,陈项袖着两块黄米发糕回了兽苑。
即使在这待了三年多,闻到那股无处不在的sao臭味,陈项还是止不住地犯恶心。他呼吸微摒,快步越过三三两两捧着饭吃的小太监们,很快到了他师父张太监的屋子外边。
张太监住的房子在禽鸟院子旁边,作为张太监最看中的徒弟,陈项有幸跟另一个师弟轮流住这屋照看师父。
张太监就坐在屋当中的躺椅上,手上把玩着一个黄金大佛手,问陈项:“打听明白了?是谁的人?”
陈项搁下纸包给他师父捶腿:“说是才进宫,瞧着什么都不明白。估计不是走了谁的关系来的,要真有关系,还会被发放到重华宫吗?”
张太监目光落在纸包上没说话。
陈项就把纸包剥开,递到他师父嘴边:“这是那丫头做的,说是什么黄米发糕,您吃一个尝尝?”
张太监就着陈项的手尝了一口,咂咂嘴:“手艺还成。”
他今年虚岁都快七十了,一口牙齿早掉光了,平时就爱吃些软的,清淡好嚼的,偏姓洪的管着厨房,顿顿煎炸卤酱,恨不得他吃得不好早点归西。他年纪大了,有许多事没有那么多力气争,今天这口黄米发糕是这个把月来,他吃得最中意的一回。
张太监慢慢吃完一个发糕,困意渐渐袭来,挥手叫陈项去了。
陈项把另一个发糕搁在盘子里给他师父留着,往重华宫看了一眼:看来,以后还得往那头多跑跑。
吴桂花这时也吃完了午饭,随口吩咐虎妹收拾碗筷,她戴起新做的口罩,扛着她的大扫帚,干劲满满地去了鸣翠馆。
016
你要问吴桂花两辈子最喜欢的是什么,她或许一时答不上来。但你要问她,干点什么能让她心里最踏实,那必然是种地啊!
在打开鸣翠馆大门,绕过照壁的那一瞬间,吴桂花看到的不是残破稀碎的瓦当,不是摇摇欲坠的窗框,不是斑驳发霉的墙皮,更不是荒草野狐满地乱窜,而是——
一院子肥沃的土地仿佛会发光一样,牢牢地锁住了吴桂花所有的注意力。
院子里的地没有覆盖石板,这是鸣翠馆跟重华宫最大的不同!
吴桂花不知道这里先前发生了什么事,那些不知道多少年前的青石板被掘开,在院子里四处散落,大的小的,碎的整的……每块石板上都裹覆着厚厚的泥土,有几块角落里甚至还生了蘑菇。
金掌司这是给她送了一整座宝库啊!
她果然是个大大的好人!
吴桂花俩眼放着光,欢天喜地地向这一院子的宝贝张开了双臂:今天绝对是值得跳探戈的大日子!
对这桩意外之喜,虎妹也很高兴。因为在晚上的饭桌上,久违的马齿苋回来了,久违的鱼腥草回来了,当然,苦苦的蒲公英也回来了!除了这些,吴桂花还找到了两瓣野蒜,如获至宝地把它们全弄到重华宫小菜园子里种了起来。
吃饱了有干劲,接下来的几天,吴桂花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全部的精力都扑到了鸣翠馆上。
忙活了四五天,吴桂花望着多出来的这两分地,满足地笑眯了眼。
前两天吴进给她带了几斤芋头,她舍不得吃,一直留到今天。现在也不用纠结了,都留成种先种上,看到秋里能收多少。
不过那点芋头最多种到半分地,剩下的这一大片种什么,还得好好想想。
正好翻完地的那个下午下了一场雷阵雨,雨停的第二天,吴桂花起了个绝早,摸到竹林子里,把竹林里发蘑菇的几块烂木头全扛到了鸣翠馆——那里好几间房子虽说都开了天窗,但收拾收拾,勉强可以当个蘑菇房用。
剩下的地过没几天也有了用处,她预备全拿来种黄豆。
先不提这黄豆种打哪来的,吴桂花算了笔帐:芋头亩产在两千多斤,黄豆亩产五百多斤。就算古代没有肥料,打个折扣,这两分地侍弄得好,合起来也能收二百多斤,而且这两种作物都能当主粮吃。就算虎妹饭量大,一个月给她算七十斤口粮,这二分地也足够她吃三个月的。如果没有其他的财路,省着吃再加上她每月的那点份例,应该也能对付一年……吧。
吴桂花觉得自己就像戏文里的将军一样,指挥若定,奇计百出地一点一点填满了这块新
“这是黄米发糕,我随便做的。陈公公若是喜欢,尽管拣几个拿回去吃。”
要不是陈项主动问,吴桂花根本不想说起发糕这事,不对,应该说她就不大想跟陈项扯上关系。他师父陈公公管着竹林,她泡的一坛子酸笋还搁厨房里没来得及销赃不说,这个张公公听说还为后宫的贵人们进过雀鸟,谁知道他有没有见过吴贵妃!
陈项对吴桂花复杂的心理一无所知,他嘴上一边说着:“这怎么好意思。”一边挑了两个镶着红枣的发糕对吴桂花道:“那我先回去了,有空再来寻姑姑说话。”
不用,你千万别再来了。
送走陈项没多久,中午吃饭的客人来了。
吴桂花把准备好的白粥,发糕和酸笋一一给他们摆上,因为天太热,侍卫们都不想吃干的,那点酸笋配白粥又清爽又酸脆,吃下去,让人胃口大开。
吴进照例是话最多的那个:“每次来吃东西,桂花姐都能拿出新鲜吃食,这些又是什么?”他们俩称姐道弟有段日子了,连着这群侍卫们都跟着吴进“桂花姐长,桂花姐短”地叫。
“黄米发糕。”
吴进又点着酸笋问:“那这个呢?”
张太监的徒子徒孙都摸上了门,这个……不但不能说,还要快点销赃才对。
“泡萝卜皮。”吴桂花糊弄他。
吴进皱眉咂两下:“萝卜?不像啊。”
“不是说了?这是萝卜皮,怎么不像了?你吃过萝卜皮?”
“谁家单把萝卜皮当道菜啊?你也太会想了……桂花姐,这萝卜皮——”
“别打主意了,你想带回家还要连汤一起搬回去,不嫌麻烦吗?”
这俩斗着嘴,没看见旁边江什长失望的眼神。
罗老二自被吴桂花的“蟹黄豌豆”吊住了胃口,隔三岔五的就要问一回,他这“同僚家属”有没有别的新方子,成天没事跟他哭,说生意难做,一家大小指着他这档口换口嚼用,让他千万帮着打听,他一百个愿意出钱买方子。还说要是真有新方子,给他抽成……抽不抽成的先搁一边,这泡萝卜皮不好带又不好泡,倒叫他省了开这回口。
重华宫侧门边,一群侍卫安安静静吃东西,陈项袖着两块黄米发糕回了兽苑。
即使在这待了三年多,闻到那股无处不在的sao臭味,陈项还是止不住地犯恶心。他呼吸微摒,快步越过三三两两捧着饭吃的小太监们,很快到了他师父张太监的屋子外边。
张太监住的房子在禽鸟院子旁边,作为张太监最看中的徒弟,陈项有幸跟另一个师弟轮流住这屋照看师父。
张太监就坐在屋当中的躺椅上,手上把玩着一个黄金大佛手,问陈项:“打听明白了?是谁的人?”
陈项搁下纸包给他师父捶腿:“说是才进宫,瞧着什么都不明白。估计不是走了谁的关系来的,要真有关系,还会被发放到重华宫吗?”
张太监目光落在纸包上没说话。
陈项就把纸包剥开,递到他师父嘴边:“这是那丫头做的,说是什么黄米发糕,您吃一个尝尝?”
张太监就着陈项的手尝了一口,咂咂嘴:“手艺还成。”
他今年虚岁都快七十了,一口牙齿早掉光了,平时就爱吃些软的,清淡好嚼的,偏姓洪的管着厨房,顿顿煎炸卤酱,恨不得他吃得不好早点归西。他年纪大了,有许多事没有那么多力气争,今天这口黄米发糕是这个把月来,他吃得最中意的一回。
张太监慢慢吃完一个发糕,困意渐渐袭来,挥手叫陈项去了。
陈项把另一个发糕搁在盘子里给他师父留着,往重华宫看了一眼:看来,以后还得往那头多跑跑。
吴桂花这时也吃完了午饭,随口吩咐虎妹收拾碗筷,她戴起新做的口罩,扛着她的大扫帚,干劲满满地去了鸣翠馆。
016
你要问吴桂花两辈子最喜欢的是什么,她或许一时答不上来。但你要问她,干点什么能让她心里最踏实,那必然是种地啊!
在打开鸣翠馆大门,绕过照壁的那一瞬间,吴桂花看到的不是残破稀碎的瓦当,不是摇摇欲坠的窗框,不是斑驳发霉的墙皮,更不是荒草野狐满地乱窜,而是——
一院子肥沃的土地仿佛会发光一样,牢牢地锁住了吴桂花所有的注意力。
院子里的地没有覆盖石板,这是鸣翠馆跟重华宫最大的不同!
吴桂花不知道这里先前发生了什么事,那些不知道多少年前的青石板被掘开,在院子里四处散落,大的小的,碎的整的……每块石板上都裹覆着厚厚的泥土,有几块角落里甚至还生了蘑菇。
金掌司这是给她送了一整座宝库啊!
她果然是个大大的好人!
吴桂花俩眼放着光,欢天喜地地向这一院子的宝贝张开了双臂:今天绝对是值得跳探戈的大日子!
对这桩意外之喜,虎妹也很高兴。因为在晚上的饭桌上,久违的马齿苋回来了,久违的鱼腥草回来了,当然,苦苦的蒲公英也回来了!除了这些,吴桂花还找到了两瓣野蒜,如获至宝地把它们全弄到重华宫小菜园子里种了起来。
吃饱了有干劲,接下来的几天,吴桂花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全部的精力都扑到了鸣翠馆上。
忙活了四五天,吴桂花望着多出来的这两分地,满足地笑眯了眼。
前两天吴进给她带了几斤芋头,她舍不得吃,一直留到今天。现在也不用纠结了,都留成种先种上,看到秋里能收多少。
不过那点芋头最多种到半分地,剩下的这一大片种什么,还得好好想想。
正好翻完地的那个下午下了一场雷阵雨,雨停的第二天,吴桂花起了个绝早,摸到竹林子里,把竹林里发蘑菇的几块烂木头全扛到了鸣翠馆——那里好几间房子虽说都开了天窗,但收拾收拾,勉强可以当个蘑菇房用。
剩下的地过没几天也有了用处,她预备全拿来种黄豆。
先不提这黄豆种打哪来的,吴桂花算了笔帐:芋头亩产在两千多斤,黄豆亩产五百多斤。就算古代没有肥料,打个折扣,这两分地侍弄得好,合起来也能收二百多斤,而且这两种作物都能当主粮吃。就算虎妹饭量大,一个月给她算七十斤口粮,这二分地也足够她吃三个月的。如果没有其他的财路,省着吃再加上她每月的那点份例,应该也能对付一年……吧。
吴桂花觉得自己就像戏文里的将军一样,指挥若定,奇计百出地一点一点填满了这块新